第540章 万世粮仓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笔趣阁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540章 万世粮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40章 万世粮仓

  第542章万世粮仓

  安南全国可耕粮田面积达六成以上。

  其中的红河和湄公河号称‘万世粮仓’,从古到现代都是鱼米之乡,总面积有七千五百多万亩,并且能种三季稻。

  这要全部利用起来,仅这两个地方,按赵与芮海外三成税率算,最少就能征好几千万石税。

  所以赵与芮在西线两个蒙古打仗之际,决定在局部打一场小型战役。

  这在其他王朝,可能要动员极大,耗废极大,还可能损失惨重,但在赵与芮的大宋是没这种问题。

  现在大宋的武器基本已经形成几百年的代差,加上赵与芮的开挂引导,打这些小国家都是摧枯拉朽式的。

  宋军水师现在又是世界第一,从海面上进攻更加方便便捷,运输也容易。

  赵与芮打算开始培养年轻将领,此战兵分三路,用三个年轻将领。

  北路军从宁夏往南,向大理打,先攻灭大理,然后征收大理的马,擅长走山路,可以做为运输用,进入安南。

  主将用张珏,副将刘垣,张珏十八岁到合州驻钓鱼城,和张宣就认识了,后来推荐给赵与芮,赵与芮不认识张珏,其实他在宋末也是仅次于王坚,余等将的后期名将。

  南路军主将王安节,副将孟之英,从婆罗出兵,在占城登陆,先打占城,再打吴哥王朝,最后三路汇合,齐攻暹罗人。

  前面说过,南宋是最早用到擒纵机构的,但在赵与芮手上,他们提前发明了原本欧洲到十六世纪才用到的冕状轮擒纵机构,因为赵与芮这步提出来太简单,即用钢发条代替重锤。

  “征服之后,当地官员勋贵和读书人,读书人都不要用,全部改成学汉语。”

  赵与芮要着手培养大宋年轻一代将领,并且将二代们,大都为副将。

  没几天,除了孟之英还在婆罗之外,其余各将先后来到临安城,面见皇帝。

  打这些地方基本不用带中重型火炮,只要少带几门轻型火炮。

  元贞十二年,赵与芮让太史局研究钟表,经过一年多的研究,现在终于弄出几台挂钟。

  历史的经验告诉赵与芮,安南这种地方多次被征服,多次反抗,起来反抗的,全是原来的官员勋贵和皇室成员或富人,因为这些人会串连起来,普通老百姓才不会串连。

  这六位主副将全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,除了张珏、李庭芝不是官二代,像刘垣是刘整长子,曹世雄是曹友闻长子,王安节是王坚儿子,孟之英是孟珙儿子。

  当然,最重要的事还是查抄财富,除了普通老百姓,这些国家的官员,皇室,有钱人全部都要查抄掉,能弄多少是多少,按赵与芮的理解,就大理,暹罗、吴哥,安南,占城这五个王朝,如果国内富户有钱人全部抄完,随随便便弄几亿花花是没问题,少一点,一个亿也能弄的到。

  攻坚时,多用汽油弹和手雷,一定不能手软。

  赵与芮亲切的招待了他们,还请他们一起共进午餐。

  午餐过后,赵与芮带诸将往另一个大殿去。

  诸将一一点头,牢记皇帝陛下的话。

  诸将都跟在后面,表情新奇,毕竟很少有皇帝会带着大将们在皇宫内到处转。

  东路军主将李庭芝,副将曹世雄,从海南岛出军,在安南著名的海防口登陆,直入安南。

  不一会,众人来到一个大殿内,只见大殿中间摆放着几个一模一样的东西,上面是个圆形,下面有根柱子,有人高那么高。

  又道:“有些山民土著,男女老少皆兵,防不胜防,前期千万不能心软,当尽快扫平抵抗势力。”

  并向他们讲述打东南亚的注意事项。

  军中多带狗,多带郎中,各种抗痢疾的草药,防中著和瘟疫。

  赵与芮现在不一定要把这些人全杀光,可以全部迁走,迁到婆罗,中亚省等,凡不肯迁的,则杀。

  不但减轻了钟的份量,也改进了擒纵机构,这是正式进入小型机械钟表的第一步。

  原本太史局三层十二米高的水运仪象台,直接缩小成眼前这么大的机械钟。

  这虽然是小小的一小步,却是历史的一大步,历史上用了几百年时间才由德国的亨莱思想到用钢发条代替重锤,因为赵与芮穿越者的原因,提前了数百年。

  这一步让十几米高的水运仪,直接变成一米高的小型钟。

  因为原先的重锤需要水力作用,需要巨大的机械和水力装置。

  现在改成了钢发条,用小型齿轮,替换了巨大的水力装置,又不需要重锤,缩小了他的体积。

  按照赵与芮的要求,上面显示了十二个时辰,包括每刻钟。

  但目前还没秒针,只有分和时的显示。

  “呐,这叫钟,大钟,摆钟都行,反正叫钟,叫钟表也可以。”

  “你们三路大军每路带一个,你们看下面的柱子可以收缩起来,就没这么高了,不能太颠簸。”

  “我们现在把每天十二个时辰,看成十二个数字,这是一点,这是二点――,这是一刻钟――”

  赵与芮给他们解释了下,几员大将基本都能听懂。

  “前期可以看看时间,等你们三路大军汇合后,可以通过这个来约定战事。”

  “比如约好了九月八日,上午八点在某处集合。”

  “下午四点开始进攻。”

  “可能会有少许误差,军中会配备相关工匠和太史局官员,通过其他方式,确定时间准不准。”

  众将听完怎么说吧,感觉这东西不是很有用,可有可无的,但也不能少皇帝的兴,都连连说是好东西。

  赵与芮知道他们的想法,只好道:“这玩意以后能越做越小,将来每个人可以带在身上,每个营都有一枚,就能知道时间,协同作战,准确准时,还是有些用处的。”

  众将连连称是。

  这玩意要改小,还得看擒纵机构的发展,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出现后误差越来越小,所需的零件也变少,那就接近后世的手表了。

  几位大将在临安呆了几天,面见了皇帝,听皇帝当面授谊,然后带着几个大钟各奔各个方向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6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6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