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平均主义?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
笔趣阁 >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> 第453章 平均主义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53章 平均主义?

  “确实有这么一回事。”蒋琬说道,“成都的冶铁坊也已经在半年前采取高炉,但因为益州的铁矿开采与运输,比荆州难度要大一些,所以农具生产推行相对慢不少。”

  “如此说来,只需要农具推行充足,一户人家是完全可以耕种五十亩地的?”

  这个时候,诸葛亮说话了。

  这是他最关心的一点。

  其实关中均田也存在这种情况,而且诸葛亮这个问题的原因也非常清楚,他曾经多次走访过。

  只是民间农具问题,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问题。

  更何况现在还是战争时期,战争愈演愈烈,朝廷自然将铜铁往军方倾斜一部分。

  “只要农具充足,是完全可以完成的。”李衡说道。

  “若一里一起耕作,能否完成更多呢?”樊建说道,“一户在耕种完五十亩后,完全可以再开垦新田。”

  李衡道:“如果一里一起合作耕作,不但不会完成更多,还会减产。”

  “大将军此话怎讲?”樊建道,“人们一起劳作,一起完成那些事,怎会减产呢?”

  众人听李衡这么说,都感到惊奇。

  这不是基本常识吗?

  杜琼道:“大将军,我军男子耕战,女子织布,工匠制造,方有富国强军,众人一起做事,肯定会做得更快、更多。”

  李衡道:“那杜太常愿不愿意去帮户部处理公务呢?”

  杜琼愣了一下,说道:“朝廷上下,各司其职,我为太常,若随意干涉户部,岂非乱套?”

  “那为何会乱套?”李衡继续追问道。

  “权责不明,功过不明。”

  “太常说得在理,朝廷让二十五户人家,协同去耕作一大片田地,二十五户人家如何分工呢?”李衡问道,“谁耕种了多少田,最后哪一户能得多少粮食?”

  杜琼立刻沉默下来。

  樊建却说道:“二十五户平均分。”

  “均分?”

  “对,均分,均分与均田,相得益彰。”樊建又道。

  “既然每一个人都知道丰收的时候会均分,为何还要全力去做事?”李衡道。

  不等樊建继续说,李衡突然问姜维:“伯约,我们都是带兵打仗的,请问带兵打仗,军功均分,可行?”

  姜维愣了一下,严肃地说道:“军功怎能均分!军功要按照每一个士兵的杀敌情况来定,若都均分了,到了战场上,士兵都指望别人杀敌,还如何打胜仗!均分是大忌!”

  在场所有武将都纷纷响应姜维的话,连魏延也哼道:“再蠢的将领,都不会想着均分军功。”

  “那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一起种田,一起均分粮食?”

  “种田和打仗不一样,种田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。”樊建继续说道,“只需要在二十五户中,选一位里长来监管即可。”

  “监管谁偷懒吗?”

  “是的,这完全可以做到。”

  “朝廷如何确认在这个里长的监管之下,这一里的产量达标?”

  凡是牵涉到监管,那都涉及到设立任务指标。

  否则拿什么作为监管标准去衡量监管是否合格?

  而一旦牵涉到下达指标,就牵涉到下面的实际情况与上面拍脑袋空想的脱节。

  这里面必然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。

  甚至有一大部分官员为了谄媚上面,夸大其词,最后造成上下严重扭曲。

  樊建硬着头皮说道:“每一个县对里长进行监管,由里长上报任务。”

  “那朝廷如何确认里长上报的任务是能实现的?”

  “根据往年每亩地的产量。”

  “那今年若是有一百个里长上报说他们的里今年开荒一千亩,希望通过这件事来升官,朝廷如何确认这件事的真假?”

  “派人去查。”樊建继续说道。

  “派人去查,又如何确认派过去的人上报上来的完全属实?”

  “这……朝廷派去的人难道还能作假?”

  “朝廷派去的人为什么不会作假?”李衡平静地说道,“而且若全天下有十万个里,其中有一万个里上报开了新田,朝廷要派多少人去查?如何保证查到的大多是准确的?”

  这下樊建不说话了。

  不仅樊建不说话了,陈祗也不说话了,杜琼也不说话了,刚才纷纷响应的官员都沉默了。

  李衡却继续说道:“朝廷想要掌控一件事,就必须安排官吏去管,管一件事,就必然设立一个标准,设立了标准,必然增加考核标准的公文,设立了考核标准的公文,必然设立监管,设立了监管,必然牵涉到行政和监管多重事务上下盘查。”

  “若只是一个州,尚且可以,但现在朝廷已经收回了关中、并州、荆州、扬州,朝廷将来收回豫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冀州,这个策略还如何执行?”

  大殿内鸦雀无声。

  以前大将军还在工部任职尚书的时候,高调了谯周等人,人们只认为大将军牙尖嘴利。

  后来大家都见识到了大将军打仗的才能。

  今日,却也见识到了大将军对政务的理解能力。

  一件事,并不是派个人去管了就可以了。

  很多时候,不但不可以,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
  “商人愿意把商品从益州卖到扬州,是因为商人自己可以赚到钱,农民愿意耕种开垦更多的田,是因为他们知道种的越多,他们收获的就越多。”

  李衡前世可是个资本家,他自己就管理过企业。

  管理的精髓在于,具象化目标,然后尽可能减少管理流程。

  “那以大将军之意是让每一户自己耕作?”

  李衡道:“是的。”

  这时,诸葛亮发话了,他说道:“我觉得济安说得对,自己耕作即可,如果农具充足,大多数人是愿意多劳的,因为可以多得。朝廷没必要去多做干涉。”

  既然诸葛亮都发话了,樊建等人自然也无法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。

  但陈祗却说道:“大将军所言有理,丞相英明。不过,下官觉得这件事没这么简单,均田的确有均田的好,我们都接受了均田,但中原却无法接受。中原无法接受,那些人便会誓死抵抗我们。”

  “对!”樊建立刻又来了精神,“这对汉室复兴是不利的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6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6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