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四回 发动群众(二)_魂归明初
笔趣阁 > 魂归明初 > 第七十四回 发动群众(二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四回 发动群众(二)

  ♂?,,

  第七十四回发动群众(二)

  感想,感叹,还有对张欣的无限思念,令王景弘久久不能入睡,静下心来,拿起笔,开始了每天风雨无阻的功课———写日记。

  一开始写日记主要是对坑爹的穿越心怀不忿,感叹世事无常暗自神伤,认识张欣之后,日记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张欣的思念,还有就是深深的无力感,出征以后慢慢转变成记录观察到的事物、人物,自然环境以及自己的一些成熟与不成熟的想法,当然咯,思念张欣必不可少。

  这一个转变令王景弘惊讶不己,他突然发现,以这样方式记下的日记,几百年后绝对是无价之宝,与这样的日记相比,那些艺术家的书画,那些名家制作的瓷器根本不够看,每每想到这里,王景弘便惊出一身冷汗,简直是日了狗了,自己就有无价之宝浑然不知,还到处去寻找,这时候,才华横溢的歌星陈百强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便会在耳中响起———一生何求:

  冷暖哪可休,回头多少个秋;

  寻遍了却偏失去,未盼却在手;

  我得到没有,没法解释得失错漏;

  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,不知哪里追究;

  一生何求,常判决放弃与拥有;

  耗尽我这一生,触不到已跑开;

  一生何求,迷惘里永远看不透;

  没料到我所失的,竟已是我的所有;

  冷暖哪可休,回头多少个秋;

  寻遍了却偏失去,未盼却在手;

  我得到没有,没法解释得失错漏;

  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,不知哪里追究;

  一生何求,常判决放弃与拥有;

  耗尽我这一生,触不到已跑开;

  一生何求,迷惘里永远看不透;

  没料到我所失的,竟已是我的所有;

  一生何求,曾妥协也试过苦斗;

  梦内每点缤纷,一消散哪可收;

  一生何求,谁计较赞美与诅咒;

  没料到我所失的,竟已是我的所有;

  一生何求,常判决放弃与拥有;

  耗尽我这一生,触不到已跑开;

  一生何求,迷惘里永远看不透;

  没料到我所失的,竟已是我的所有……

  这首歌唱进了王景弘的心里,产生了强烈的共鸣,后世卡拉ok经常唱的歌曲,当时就是觉得好听,容易唱,没想到穿越后会产生这么激烈的共鸣,为曾经的轻薄无知感到羞愧。

  在日记里,记录了妇女们的悲惨遭遇,以及获得新生后的喜悦,字里行间满是自责和对海盗的愤怒,接下来记录了今天会议上的激烈思想碰撞,这是一个新旧时代的思想交锋。

  当王景弘在会议上提出兰芳省按照三百人口进行规划的时候,众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,三百万是什么概念?要知道

  明帝国的都城也仅仅超过百万人口,这是天书吗?这是赤裸裸幻想,这是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!

  差不多与会的所有人都对王景弘的提议无法理解,一个个像看不正常人类的眼光看着王景弘,并且对王景弘的提议提出质疑,现场唯一表示理解的只有安审,她同样不明白,但她相信王景弘一定可以做到。

  施进卿:“王总,旧港才多大,现在的人口还不到五万人,计划的三百万人口从哪里来?又有什么可以支持三百万人的居住,生活,工作和学习?”

  建设专家:“建设一个三百万人居住的城市,其难度以及工程量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,我认为不现实。”

  金融专家(实际上是一个大集团的账房先生,对财务数据相当敏感,但还不是后世那种金融专家):“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,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无法想象,我不认为明帝国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个计划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……”

 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,王景弘发现安婶一直没有发言,在回答众人质疑之前,王景弘对着安审说到:“安婶,对我刚才的提议在场的人中,只有没有发表意见,我想听听的看法,我很在意,我很在意所有人的看法,包括安婶。”

  安婶:“我虽然读过几年书,但多数都是文学、哲学方面的书,对具体的财务,金融,城市规划,城市建设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巧,剩下一窍不通,刚才各位提出的质疑我觉得都很有道理,同时也是兰芳省面临的难题,但我心里的感觉是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,也许是我们都不了解计划的详细内容,也许我们过往的经验已经不太适合目前的兰芳省,我感觉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是因为我心里有一个信念,这个信念支持我的感觉,当特战队组织我们这些看起来孱弱无比的妇女,为了复仇,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爆发出超强战斗力的时候,我就知道,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,我支持这个计划,虽然我还是不懂。”

  听到安婶这一说,众人感到刚才对王景弘的质疑有点过于草率,心里不安

  脸上不自觉就表露了出来,王景弘看在眼里不以为意。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凝视了足足一分钟才转过身来。

  王景弘:“各位,们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?我可以告诉们,们没有发现,因为们的视角还停留在旧港这个地方,而旧港在兰芳省的地图上只是一个点,不认真还不容易找到,而们呢,很明显是站在旧港的角度看问题。”

  说完走回座位。

  王景弘:“我刚才提出按三百万人口来规划兰芳省,注意,我说的是兰芳省而不是旧港,三百万人部放在旧港当然承受不起,如果是放在整个兰芳

  省,还得集中起来才行,否则就像一把沙子洒向大海,一眨眼就无影无踪。”

  王景弘:“在回答们的质疑前,我先跟们说一说历史,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不一定正确,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探讨,在座就有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。”

  王景弘:“太遥远的不去说,就讲讲秦汉以后的吧,我们国家的行政中心一直往东南方向移动,这是为什么,还有我们国家的每次动荡都与自然灾害紧密联系在一起,但并不是每次自然灾害都会引发社会动荡,这又是为什么?其中的关键我认为是人口基数,当人口达到一个临界点,遇到自然灾害必然会发生社会动荡,生产力没提高之前,土地的产出达到了极限,自然灾害一来,为了生存,肯定匪盗四起,人心惶惶,在别有用心的野心家的煽动下,不久就会狼烟四起,华夏大地开启炼狱模式,人命贱如狗,一时间方唱罢我登场,杀得是一个血流成河千里无人烟,直到出现了一个共主,华夏才得以从获统一,这时候的人口直接减半,甚至更多,人口的大幅度减少的结果就是土地的产出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,社会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,前提是没有外族入侵。”

  历史学家:“行政中心东移也是人口的原因?”

  王景弘:“我也是这样认为的,每个朝代的行政中心都在不断的吸收人口,当土地无法承受的时候,唯一的办法就是行政中心往东南移动,这不但有土地产出的问题,其中还有水资源不够用的问题,而水资源又是因为环境的过度开发造成的,像现在我们国家的西北部,原来的秦汉行政中心,青山绿水已经开始远离,再不采取保护措施,用不了一千几百年,那里就会变成荒芜一片。”

  环境学家:“我赞同王总的观点,环境只能合理的利用,不能无限制的开发。”

  王景弘:“行政中心往东南移动是一个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阻挡的事态,最为关键的是水资源,也就是往大江大河的下游和海边移动,北宋的生产和财富达到了历史的顶峰,当时的人口据记载达到了1亿2千万人,这是一个当时的社会环境,生产力可以达到的顶峰,其后随着人口的增加,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灭亡。”

  施进卿:“王总的意思是,移民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办法?”

  王景弘:“移民是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,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生产力,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,提高生产力要通过高效的管理以及先进的工具来实现,而提高产出就要靠科学家不断的寻找和培育高产的种子,以及有助于提高产量的肥料(最后还是不敢把化肥这个名词说出来),在我们出征的时候,国内

  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,我们远征还有一个重要任务,就是在各地寻找高产的作物和动物。”

  王景弘:“我们国家现有人口大概不到7000万,这时候的人口问题不大,但们想一想二十年后我们国家有多少人?现在一对夫妇大约生5个孩子,能够长大成人的三到四个,二十年后就是增加三倍,达到2亿人口,先生们,这是一个什么概念,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,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,我们国家的人口寿命将得到大大的延长,到时肯定不止两亿人口。”

  听了王景弘所说的情况,众人心里一凉。

  人口专家:“王总说的这个情况百分之一百会出现,当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,生育率也会下降,但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。”

  施进卿:“那不是一个很悲观的结局?”

  王景弘:“看大家失望的眼神,我们知道们在担心什么,其实不必这么悲观,随着科学的发展,土地能够承受的人口是不断增加的,根据我跟马和的推算,明帝国大陆可以承受的人口在七亿到十亿之间,现在离这个临界点还早着呢,没有三五百年不会达到这个上限,再说我们还有海外领土,像兰芳省,建设好了,养活5000万人口没什么问题,前提是我们要为之一代一代的努力。”

  王景弘:“以兰芳省的面积,这里最终要建立5到6个省级行政中心,条件成熟一个成立一个。”

  施进卿:“成立这么多的省级行政中心,效率会大打折扣,不利于资源的利用。”

  王景弘:“只一个兰芳省,效率和资源利用肯定要比5到6个行政中心高,但有一个问题,孤悬海外,权力过度集中,有可能变成一个独立王国,这是明帝国中央政府绝对不容许的,也许有人会说明帝国有联合舰队,足于震慑那些野心家,是,有联合舰队在,那些野心家不敢有这样的野望,但谁能够保证联合舰队永远保持现在的实力,如果那一天,明帝国出现自然灾害,又或者出现了战乱导致实力下降,那些野心家就有可能在其他列强的鼓动下走出冒险的一步,不得不防。”

  历史学家:“王总说的有道理,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,这方面可是有非常多的经验教训。”

  王景弘:“下面我来回答大家的质疑……”

  (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6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6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